現在的人講究單純、無毒與天然,越來越多人從沐浴乳、洗髮精,改成用成分單純的手工皂來做各種家事清潔,像是洗衣服、洗碗,也會拿來做身體清潔如洗澡、洗臉及洗頭髮。我們幾乎天天都會用到肥皂,也知道它的清潔力很好。但是,實際上肥皂是怎麼清洗我們皮膚上的油汙、汙垢?它的清潔原理是什麼呢?
現在這篇文章,讓我們重溫一下化學課,用化學式加上簡單明瞭的圖表,來說明肥皂去汙的原理。
先前有篇什麼是皂鹼的文章,有稍微提到做皂的基本原料就是油、水、鹼,當油與鹼水混合並且不斷攪拌,發生皂化反應(Saponification)之後,就會產生固態皂,現在用簡單的方式列出整個過程:
油脂 + 鹼水 ——- 皂化反應 ——-> 固態皂(脂肪酸鈉鹽 )
上面是手工皂原料之間的化學反應,最後的產物就是固態皂(也就是我們平常使用的肥皂)。不同的油品所製作出的肥皂,其化學式會有所差異,但基本上,皂的化學通式為:
CH3 – (CH2)n – COONa
(註:n為數字)
上面的化學式就是肥皂的分子結構,我們先看到左側,由一長串的碳原子與氫原子所組成的長鏈,它是具有疏水性的尾端,稱為「親油端」;而右側的頭端,則是一團具有親水性的原子團 ,稱為「親水端」。
觀察化學式我們了解到,皂分子同時帶有親油端及親水端。但是這跟清潔效果有什麼關係呢?
來看看以下的圖表:

步驟2 : 親油端吸附包覆髒污
步驟3 : 親水端將髒汙拉到水中
首先,溶解於水中的分子,其親油端會插入油汙當中,而當足夠的分子包覆住了油汙之後,分子的親水端會將油汙從附著的表面拉進水中,再隨著水流飄走。
看到這邊,各位有沒有恍然大悟?
其實並不是油脂被消滅、融解掉,而是與油汙結合、被水帶走。所以我們常常強調手工皂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清潔皮膚,不是保養品,因為它並不會停留在我們的皮膚上,而是藉由搓揉在皮膚上,將附著在皮膚上的油脂與髒汙帶走。